一把手是第一新闻发言人

李新民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经参研究院院长、经济参考报产经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2018年5月,笔者在广西南宁市调查一家国有企业改制问题时,来到南宁某工商局找到局长。局长不无困惑地反问:“为什么要采访我?”

  笔者回答:“因为你是这个单位的一把手。”

  是的,一把手作为一个机构和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自然是最具权威,也最有资格代表这个机构和组织发言的人,即所谓“第一新闻发言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国家,1829年上任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便开始自掏腰包聘用新闻助理,直到1897年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总统上台,新闻助理才开始领取政府薪水。但是在那个时代,真正直面媒体发言者基本上都是作为国家元首的美国总统,即第一新闻发言人。

  在中国,以文件形式确立一把手作为第一新闻发言人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实施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但实际上,我国视一把手为第一新闻发言人的历史并不短。早在1945年11月5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记者专访“中共新闻发言人”的文章——《国民党进攻的真相》,文中提到的接受“新华社记者询问”的“中共新闻发言人”,就是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毛泽东。

  无数事实证明,凡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如果一把手作为“第一新闻发言人”直面媒体,发出的声音就会更加权威,引导舆论的效果也会更好。众所周知,2015年,两大灾难性突发事件震惊国人。一件是6月1日晚发生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一件是8月12日晚发生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前者造成400多人丧生,后者死难人数达到165人,而前者引导舆论的效果要比后者好得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前者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比后者更权威、更真诚。“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发生后,时任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便直面记者,真诚回答提问;而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发生后,召开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天津市以及天津港口的领导人却迟迟不见身影。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