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经参研究院院长、经济参考报产经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尽管面对媒体发声十分重要,但众所周知,一把手事务繁忙,不可能事必躬亲,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出面接受记者采访。由此,一个新的角色诞生了——兼职或专职新闻发言人。在国际传播历史上,首位兼职新闻发言人的产生缘于突发事件。1915年5月7日,一艘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邮轮在爱尔兰海岸附近被德国潜艇击沉,邮轮上1 198名乘客遇难,其中有114名为美国人。噩耗传来,美国举国震惊,引起了强烈公愤。迫于舆论压力,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总统正式任命他的秘书约瑟夫·图马尔蒂(Joseph Tumulty)担任政府新闻发言人,主持记者招待会,与新闻界沟通。图马尔蒂应该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兼职新闻发言人。
第一个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的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这位具有高超媒体管理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卓越政治家,虽然平均每周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并直面记者,但却依然感觉不够。他设立了一个新职位——总统新闻秘书。作为白宫首任新闻秘书,斯蒂芬·厄尔利(Stephen Early)不仅帮助罗斯福准备新闻发布会,甚至有时候还会代替总统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专职新闻发言人由此产生。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创立于1983年。是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关于实施〈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加强对外国记者工作的意见》。同年3月1日,齐怀远作为第一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举行了首次新闻发布会,当时发言人属于齐怀远的兼职,其职务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如今,中央和国家机构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市县党委和政府,还有各大央企等,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据了解,除了证监会曾短时期任命专职新闻发言人以外,其他各机构的发言人基本上属兼职。包括中宣部(国新办)、外交部、国防部等重要部委的新闻发言人,一般都由新闻司局的正副司局长担任;在一些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常常由副总经理或新闻宣传部部长担任,上市公司的发言人往往是董事会秘书。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