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众声喧哗,需要您揭示真相”——全媒体时代发言人面临挑战

李新民

  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新华经参研究院院长、经济参考报产经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

  2014年4月,广州市纪委正在调查一起受贿案时,时任市纪委书记王某被人举报:涉嫌内幕交易且非法获利7 000余万元。网络上同时还传出王某涉嫌简历造假等消息。对此,有记者联系广州市纪委常委、新闻发言人梅某。梅某回答称:王书记目前一切工作正常,“请务必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作为一个普通人,梅某的回答应该没错;但作为一个发言人,梅某的回应却似乎远远不够。互联网全媒体时代,人人拥有麦克风,舆论话语权发生了转移。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社会关切,谣言不再止于智者,事实难以胜过雄辩,尤其是对于党政领导或公众人物而言,要做到“清者自清”很难。事实上,还是王某本人的回应更靠谱,她说:“对纪检干部违纪要零容忍,有问题要严肃处理,没问题要澄清是非。”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网民围观吐槽,众声喧哗。这个时候,需要新闻发言人及时而准确地澄清事实、揭示真相,主动承担起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重任。
 

(一)新闻发言人的责任更重

  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新变革和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正基于此,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新要求。他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意义,这是在新的舆论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中央高层领导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认识;提出“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要求,则为新时代新闻发言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目标。
  在这个舆论变革的时代,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引导力决定公信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如何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发布新闻,引导舆论,已经成为新闻发言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起新闻信息的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和自觉把关者的角色。特别是在出现负面事件时,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
  “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这是新时代赋予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和使命。
 

(二)新闻发布的要求更高

  2017年4月20日,由中央某部组织的全国县市区委宣传部部长培训班在北京怀柔举办。笔者应邀担任培训班情境模拟教学环节的点评专家。在一场模拟四川汶川地震情境而设定的“Y州特大地震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地方县市区的四位常委、宣传部部长模拟Y州地方相关领导人亮相新闻发布会。
“这是Y州特大地震发生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模拟发布会主持人介绍说,“地震已过去30个小时。据初步统计,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笔者注意到,尽管身为地方新闻舆论的主管领导,这几位宣传部部长似乎对新闻发布会的相关规定并不熟悉。在2016年2月17日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印发后,国务院办公厅于同年11月10日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该文件明确规定:“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针对重大政务舆情,建立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新闻媒体和网站的沟通联系,着力提高回应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事实上,在这份文件中,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及时发布者”何谓及时、“权威定调者”如何权威、“自觉把关者”谁来把关等相关问题,都出台了具体翔实的规定。这意味着,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中央政府对新闻发布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要求和标准已经大大提高。

(三)做好发言人的压力更大

  20世纪80年代,时任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Perez de Cuellar)的新闻发言人弗朗科易斯·居里安尼(Francois Giuliani)说过一句十分霸气的名言:“作为发言人,有时候你可以对真相进行定义。”[4]
时至今日,新闻发言人不仅早已失去了“定义真相”的权力,而且连隐瞒真相都会承担巨大风险。因为,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到来了。
  首先,就媒体而言,在今天这个现代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真相已经不可能仅仅掌握在新闻发言人的口中,新闻记者知道的未必比发言人少。在众所瞩目的“7·23”甬温线动车事故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及早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抢险、对情况更为了解的铁道部“第一新闻发言人”不出面发布新闻,却把留守在北京的铁道部宣传部部长兼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紧急调到温州应急发布。王勇平在很多方面当然比在事故现场采访多时的记者们知道的更少。因此,当有记者问及24日下午事故现场救出的女孩项炜伊时,对此不太知情的王勇平瞬间停顿了一下,做出“这是一个奇迹”的回答。
  其次,就公众而言,互联网的普及让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都空前提高。只要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网民便可随时随地了解事件的进展,并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无疑为新闻发言人带来更为艰巨的挑战。
今天,作为新闻发言人,您不仅要说正确的话,而且还要说得准确又精彩。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