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十论之四论:告真实之情

王勇平
中新智库危机舆情管理专家、高级研究员,原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宣传部长,中国铁路文联主席兼秘书长,国际铁路合作组织(总部华沙)副主席、中方委员。

一、发言人口中只有真相

  发布新闻,实际上是将事情的真相告之于众。尊重事实,是新闻发言人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也就是说,发言人发布的信息必须客观、准确、权威。无论走多远、跑多快,衡量是否行进在正确道路上的唯一标准就是实事求是。
  在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度媒介化的透明社会,人民群众对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各类社会事件、社会矛盾关注度空前高涨,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党的宗旨的回归和发扬。想隐瞒、掩饰矛盾和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轻蔑和愚弄,人民群众不会答应,也越来越不现实。一个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有自信力的政府,往往敢于公开透明地面对全社会的审视和监督,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根据真相发布真相。由此,“真实”对发言人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当然,为了便于问题的处理和考虑国家整体利益,有时需要掌握好事情公开的进度和节奏,什么时候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不是发言人自己能够决定得了的。优秀的发言人往往会做到,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既要实话实说,又不能实话全说。发言人对一个新闻事实可以选择怎么讲、讲什么,但所讲的每句话都必须真实,绝对杜绝谎言和狡辩。说谎和制谎的行为不仅会使发言人本人的人品受到怀疑,还将使政府失去公信力。面对媒体,发言人口中任何语言都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信口开河,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有把涉及群众利益的公众事件相揭示给群众,才能换来享有知情权的民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所以说,要确保舆论引导有方、有力、有效,就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权威、准确。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并尽可能缩小例外的概率和层面。
  新闻发布,真实第一。这不仅是指主要事实要真实,而且情节细节也必须真实,真实不留死角。铁路行业与社会各界关联非常密切,社会对铁路行业关注度特别高。作为铁道部曾经的新闻发言人,我要发布的任何一个信息都会对大众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不能有丝毫的虚假成分。我深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说出了不真实的信息,尤其是在第一个不真实的信息出口之后,就不得不用更多的不真实的辩解来证明它的真实性。不真实的东西越多,漏洞就越大,也就越容易被戳破。回顾八年的发言人生涯,扪心自问,在媒体面前,我可能说过很多不合适、不精到的话,但我从来没有说过假话,至少在主观意识上从来没有过不说真话的丝毫故意。我在担任铁道部发言人期间,铁路正在发生变化,历史正在改写。铁路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历史沿袭下来的问题,也有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有客观条件导致的问题,也有人为因素酿成的问题。无论出于何种考虑,这些问题都应该真实地向社会说清楚,不能因为对社会公布后可能会对铁路的工作带来暂时的影响甚至引起炒作,就有意识地用谎言把真相掩盖起来,那就是在制造社会矛盾,是有违新闻发布原则的。不仅是对政府和人民利益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发言人自己道德和良心的出卖。今天,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许多问题躲不了、绕不开、瞒不住,只能正视它、承认它、解决它。这是当今必须面对的现实,发言人说真话的自律也更为重要和严格。
 

二、说假话是无法弥补的灾难

  讲真话,有时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甚至可能承受同步而来的某些压力,但会使自己踏实心安、理直气壮、从容自在。对于发言人来说,不管什么原因、什么背景、什么动机,都不能讲假话。发言人的任何言论都要经受得起时间和空间的严厉叩问和长久检验,没有任何的侥幸和例外。面对突发事件,一味封锁消息,回避媒体,隐瞒真相,甚至以对抗的方式回避舆论监督,则意味着放弃自身职责,放弃公众信任,放弃舆论引导。只能制造表面稳定、虚假稳定、短期稳定,导致更大的不稳定。信息越是公开透明,公众获取的真实信息越多,社会上谣言越少,社会公众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信任度就越高。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的声誉、自身的品格,都必须讲真话。这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
  我曾有过四年的从警经历,在广州铁路公安局担任党组书记。有一年春运期间,管辖范围内的广州火车站派出所领导面对记者关于打击“黄牛党炒票”的采访,在问到有无铁路内部职工参与倒票的行为时,态度非常坚决地说:“绝对没有。”其实这时记者已经掌握了铁路内部个别职工违法参与倒票的案例,于是将案例与派出所负责人的表态在电视上进行比较,反复播放,导致受众纷纷批评铁路警察说假话,铁路警察的形象受到质疑,社会影响很大。作为上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我也负有责任。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十分深刻,从事发言人工作后,我经常以此为鉴。每每提醒和告诫自己在没有掌握确凿事实的基础上,绝不靠拍脑袋想当然,绝不靠拍胸脯做结论。讲话留有余地,不能绝对化,不能自己把自己逼进死胡同,更不能让自己代言的政府部门和行业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三、巧妙地表达“难言之隐”

  新闻发言人担当责任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办事管用讲的就是要有能力、有水平。对新闻发言人来说,就是要在新闻发言中不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掌握主动权。要尊重事实,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要有对信息背后舆论趋势、走向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更要有对不同媒体和公众对信息的关注侧重点的判断,做到放眼全局,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既不能把大事说小,也不能把小事说大。对有“难言之隐”的话题委婉地说,既不能“守口如瓶”,也不能“和盘托出”。发于其所当发,止于其所应止。同时,要处理好“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在保持微观真实的基础上,保持宏观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不能为一味取悦而“失向”,刻意迎合而“失态”,迁就偏激而“失真”。
  2008年1月18日下午,铁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作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我介绍了2008年铁路春运情况,并就“买票难”“提高临客服务水平”“维护旅客权益”“保证运输组织安全乘降”“严厉打击内外勾结贩票行为”“优先学生和农民工运输”“春运票价不上浮、打折票价不恢复”等社会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新闻社、《人民铁道》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等100余家媒体约170名记者到会采访。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中国经济网等网络媒体对实况进行了图文、视频直播。当时,《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有的普通旅客在售票窗口买不到火车票,可是从票贩子手中可以买到高价票,是否存在铁路内部职工和票贩子勾结的现象?今年铁道部将出台怎样更加严厉的措施防止以票牟私的现象呢?”我知道,这是《人民日报》代表人民在发问,我必须严肃作答。我当然不会犯绝对否认铁路内部职工和票贩子勾结的低级错误,但是我也担心过多回应这件事,将导致媒体对铁路职工和票贩子勾结进行过度炒作,影响铁路队伍整体形象,造成社会情绪更为激烈。当时于我而言,确有“难言之隐”。对此,我选择将回复的重点放在制度管理上,而不多谈具体的人和事。我回答说:“我们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力求不留漏洞,以有效防止内外勾结问题的发生。一是严肃售票纪律,要求售票员当班时严格遵守‘四不准’作业纪律,即不准代卖代买车票,不准抢票占票,不准带现金手机上岗,不准售票桌内存放个人物品;二是规范退票标准和作业程序,严格执行退票有关规定,对退票过程实施严格监管;三是加大对售票的监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法违章售票行为;四是对违反规定的售票人员调离岗位,对以票牟私的人员严厉查处,并且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说完这层意思后,我接着表示:“可能有朋友说,怎么每年春运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内部职工与票贩子勾结的案例?我们坦率地说,每年我们都处理过个别以票牟私的职工,我们将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详略轻重上的处理,后来证明是比较得当的,也是客观实在的,基本达到了媒体、社会和铁路行业三方认可。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