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做好人必须心存善良

王旭明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曾任《中国教育报》记者、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1998年调入教育部担任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3月任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主任,同时出任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

  善良即纯真温厚之意,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善良感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好的舒适的。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既然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新闻发言人这一词组在语文教学上讲是偏正结构,偏是“新闻发言”,正是“人”。换句话说,新闻发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类干新闻发言工作的人面对其他人的工作。因此我一向认为,新闻发言人在拥有许许多多技术手段的同时,应当也是有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诚、善良和美好的人。
  善良包括很多含义,有丰富的内容,无论从伦理学上,还是从社会学上,善良可以有多角度和多维度的分析与提炼。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善良,我认为更多的是与同情、良知、忍耐、善解人意、利他性等相连。既然发言人是和人打交道的,因此离不开善良、离不开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一)发言人要有同情心

  在所有新闻发言人的教科书里,几乎没有人提出过善良这个要求。的确,善良听起来更多是对做人的要求,而不是对新闻发言人的职业要求。但是,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如果他的头脑中印着“善良”这两个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在面对遇难者家属、伤者、患者、权益受损者时,不管是在嘴上还是在心里,就会多一些温情,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同情。
  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心存同情,就会在发布台上更平易、平和,更容易学会换位思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新闻发布会才会具有“灭火器”的功能,才不会成为炮筒子,点燃人们的怒火。同情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而是需要新闻发言人由内到外的修炼。
  出了问题,开新闻发布会,首先应就发生的事件、事故向当事人表示起码的同情。发生这样的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个让人悲伤、值得同情的事情,最后才可以说:“本公司(或单位)作为受害者,正在考虑向警方报案。”
  此时,当遇到记者提出问题、问责公司时,首先要表现出对当事人深深的同情和深感责任重大的态度,之后再进行补充说明。如果此时,记者获得的信息是谣传、错误信息等,要向他们耐心、仔细地说明,而不是急急忙忙为自己开脱之后就完成使命。

(二)发言人要学会善意表达

  事故发生后,官员和发言人就事故本身进行表态是正常的。在表态的时候,由于职业习惯和训练,不少发言人喜欢逗趣、开玩笑等,这在某些场合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生动形象具体地传播信息的作用。但在危机事件面前,尤其是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中,一定忌开玩笑,慎用修辞手段。善意表达指的是心中对人对事要有敬畏之情,而敬畏之情需要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可以理解为一种善意表达。在很多情况下,善意是必需的,善意表达更是必需的。
  如果官员和发言人不能在发言中传递出这种信心和善意,而是说出一些不合时宜或者制造恐怖、感伤、忧虑、气愤的话,则是很不恰当的。这脱离了自己的身份,更无视公众的期待,是失职的表现。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9月10日,日本经济产业相钵吕吉雄因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的市町村称作“死城”以及做出意为“传染辐射”的发言引咎辞职。之前,他在考察时说,“很遗憾,周边市町村的街道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成了‘死城’”。此话引发轩然大波。日本媒体随后又爆料,钵吕8日晚视察福岛核电站后,将身上的防辐射服蹭向一名记者,开玩笑说“我把辐射传染给你”。在发生灾难之后,官员和发言人面对幸存者和其他民众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念、充满善意、充满力量,鼓舞人们心存希望、面向未来、奋发努力。替对方想,也许是最大的善。
 

(三)发言人要有良知

  对于发言人来说,善良还包含着一层含义,那就是良知。对于发言人来说,有些事是可说可不说的,有些态是可表可不表的,尤其是在记者打过来电话提问时,并不是问到的每一件事都得到领导的授权回答,或者领导有明确的回复口径。这时候,说还是不说,既取决于发言人的职业精神、道德操守,也取决于新闻发言人的良知。
  良知是一个人的良心和知性的总和,饱含理性的内容,也有感性的成分,是一个人本性、知识和生活积累等的综合反映。一个具有良知的社会可以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避免或减少犯罪;一个公民有良知,可以在制度不健全或约束不利的情况下对自己有所检点,时时反省,从而避免或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良知对于社会的健康运转,对于公民的自我完善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缺少良知的社会,一群缺少良知的公民,一堆缺少良知的官员,即使再有制度约束,也很难使社会高效有序科学地发展。作为发言人,说什么和怎么说,除了有若干职务性要求之外,做到符合良知的要求亦十分重要。
  在做新闻发言人期间,我的一句“人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无耻”的言论曾经招来一些人的“板砖”。2008年我卸任后,年末,“范跑跑”应北京一家培训公司的邀请,正预备在北京“上岗”,继续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我在腾讯博客上发布了《你可以不崇高,但请你不要做老师》的博文。经过网站的推荐,两天之内该文的点击量达到了64万,网民对此的留言达到了137万条,创造了我当天博文的点击量之最。在所有网民的留言中,有一位网友的留言是这样写的:
   无论这个社会是多么地“金钱”化,教师这个职业必须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我相信王旭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发自内心。我相信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大难临头的时候去舍身保护学生的安全,但我相信他们如果真的抛下学生自己逃命,回想起来的时候多半会愧疚不安,至少会耻于提及。能够像范跑跑这样的着实不多见,也仅此一位。
  我宁肯接受虚伪的美丽,也不愿意接受真实的丑陋。如果世界上没有美丑的判断标准,那人们将生活得没有意义。支持楼主的观点,我们需要抑恶扬善!
   我非常感谢这位博友的理解,在发言人的岗位时,其实我也可以对范某的行为不予评论,但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新闻发言人,是单纯做一个政府的传声筒,还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在信息中加入个人的想法,持有自己应有的良知,做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这个思考中,我情愿选择后者。新闻发言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自己的良知。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