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和媒体记者打交道时有几种状况,如何处理好与媒体记者的关系?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记者打交道,通常有五种状况。一是举办新闻发布会时,面对面直接回答记者提问,要有问必答、开诚布公;二是发生突发事件和事故灾难时,接受记者突击性采访,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三是就某一项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作深入采访或做客访谈,要观点明确、叙述清晰;四是通过小范围的座谈通气会、联谊会等,在宽松的环境中互相交流探讨一些问题;五是共同参加某项宣传活动,相互见面交流一些信息。除此之外,与某些成为朋友的记者,私下也有些交流。五种状况,场合不一,交流方式也不尽相同。  
  日常注意处理好与媒体记者的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对做好发言人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关系处理得不好,关键时候就可能影响你的工作。和记者打交道,应该注意把握三个问题。
  一是要善待记者,与人为善。举办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接受记者采访,实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是信息的沟通,也是情感的交融。千万不要把记者当成对手,当成“敌人”,而应该当作朋友。事实上绝大多数媒体记者是能够客观地反映你所提供的事实真相的,成心刁难、恶意炒作的只是极个别。不要害怕媒体、躲避媒体,对有些热点问题不能“捂、掖、盖”。发言人在发布新闻时,对事件的陈述、评析要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又有立场,让媒体感觉到坦诚的态度,这不仅表明发言人具有优秀的品质,也是驾驭新闻规律能力的表现。
  二是要有宽容的态度和胸襟。不能苛求于记者讲的百分之百正确。对媒体的一些负面报道,应该妥善处理,不要形成对峙的局面。尤其对其细节上的出入,最好不去理它,让其自生自灭。如果在一些枝节问题上与媒体争论不休,实际上正好强化了媒体“放大异见”的功效。当然,宽宏大度并非无原则地保持一团和气,在涉及原则问题上绝不能让步,丧失基本的立场。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有礼有节。
  三是善于引导媒体记者的报道方向。作为新闻发言人,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实现政府部门的意图。从新闻记者的角度来说,在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强大压力下,有的记者不自觉接受了西方新闻商业化运作的一些理念,这就导致了有的记者容易将一些负面因素加以放大,人为制造新闻轰动效应,提高所谓的新闻“卖点”。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放任不管,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以在小范围经常开一些吹风会、通气会,尽可能为媒体记者提供较多的新闻素材,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同时围绕一些重大的新闻选题,提前请媒体记者一起讨论商议,达成共识,并尊重媒体的特点来确定报道的重点,把握正确的报道方向,从而达到正面宣传的效果。(黄毅)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