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媒体失实报道?

  当遭遇媒体失实报道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可暴跳如雷。而应冷静分析,果断处置,让事实说明真相。一般可分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能在第一时间确认报道失实,须立即公开发声,澄清事实真相。如果是虚假报道造成不良影响,还可保留进一步依法追责的权利。
  人民币汇率问题极度敏感。2016年12月28日晚11时左右,一则彭博报价系统显示在岸人民币破7的消息横空出世。多家媒体援引彭博社数据发出报道称:“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整数位心理关口。”
  这是一则严重失实的虚假消息。当晚11时48分,央行便在官方微博上紧急发布声明:“12月28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汇率在6950 0~6966 6元区间平稳运行。但却有个别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7整数位心理关口’,对此行为我们表示谴责,并保留进一步追究责任的权利。”
  从失实消息出炉到官方发声辟谣,前后不到1小时。央行对虚假报道的处置及时、果断,声明措辞简洁、有力。不仅避免了更大的市场波动,而且迫使彭博社紧急发布声明,承认自己报道失实。
  第二,如果第一时间难以确定报道失实,也要积极回应,表明态度。
首先,由新闻发言人公开表明态度:已注意到相关媒体的报道以及舆论的反馈,成立专门调查组对报道内容进行认真调查;如果问题属实,将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决不姑息。随后,组织力量对报道内容认真调查核实,并对影响做出评估。
  在掌握报道失实证据之后,迅速通报当事媒体,要求其做出更正,消除影响。如果报道已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可选择权威主流媒体对事件做出全面披露,也可召开新闻发布会,有针对性地做出公开澄清,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
  按此步骤,如处置得当,不仅可消除失实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进一步扩大战果,取得正面传播效果。
  比如,2014年4月10日、11日,一家媒体根据网络举报材料连发两篇报道,曝光中国神华黄骅港煤炭运销存在“黑金链”,并导致9亿元国有资产流失。11日当天,神华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对相关报道高度重视”,“已向有关司法机关报案,请求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发现问题一定严惩”。
  然而,由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宁波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等权威机构参与、历时近两个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媒体报道的问题并不存在。6月初,神华将调查结果主动通报给刊发负面报道的媒体,使其刊发更正性报道;同时迅速联系主流权威媒体——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组织深度报道《神华黑金真相:实名举报还是实名造谣》[5],不仅还神华以清白,而且还提高了这家能源央企的社会声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神华的上述做法证实,当面对媒体负面报道特别是虚假负面报道时,必须直面问题,公开揭示真相。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同时也是变负面舆情为正面传播的最佳途径。(李新民)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