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老功臣”重生记
——勘探处物探队修复报废“陀螺测斜仪”节支降耗调查

    CXY-5型陀螺测斜仪是勘探处2003年引进的高精度仪器,它不受地球磁场影响,能满足磁性环境工程高精度测斜需要,多年来在矿区“南征北战”,是立下了不少功劳的“老功臣”。

    时间推移到2011年,这套曾经服务于顾桥矿、谢一矿、朱集项目部矿井地面井筒预注浆等工程测斜的仪器,由于精密电子元件超过了服务年限而按规定被予以报废。

    “按常理,这套仪器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我们可以把它丢弃再去申请购买新仪器”,勘探处物探队党支部书记宋雪翔思忖:“但是这套仪器市场上要去买的话,起码要花30万。要是能修好,这笔钱不就是省下来的吗?”

    动了这个念头,宋雪翔就和其他队干部商量,得到大家认可后他找来了队里有着一手维修“绝活”的高级工程师芮学来。“要能切实负起责任。集团公司现在正大力推行降本增效,设备能不扔的坚决不能扔。”宋雪翔斩钉截铁地说。

    “但陀螺测斜仪可不是一般的设备,”芮学来告诉记者:“它属于高精尖设备。2003年仪器设备刚到的时候,有一次要用它去野外对钻孔进行精确测斜,一路上我们都是把设备抱在怀里。抱累了就裹一层软泡沫材料,再套上我们的夹袄放在车上 。”

    在宋雪翔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陀螺测斜仪的关键部件--陀螺马达。“你看,这个马达在使用的时候是高速旋转的,到了报废期后它旋转的声音逐渐就不对劲了,而且经常有漂移,造成钻孔方位测不准。”宋雪翔小心翼翼地打开探管后,指着里面一个缠满线路、比鸡蛋略大的部件告诉记者。
    钻孔方位“测不准”会造成哪些后果?记者问。“比如说,有的钻孔深达1000米,我们一般每隔10米就要测一次,方位不正确,孔底不能准确落在设计的位置,就达不到钻孔设计效果。”宋雪翔用了一个既形象又恰当的比喻:“就像士兵站岗一样,测不准就可能造成士兵没站在自己该站的哨卡上。”

    “有时候矿上需要利用钻孔终孔坐标确定巷道位置,偏了的话,多做1米巷道的成本可不小。况且,钻孔位置偏离,对安全上也极为不利。”该队副队长葛继友补充说。

    怎么办?既然如此精密,如何使其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再次使用的标准就成了摆在该队面前的头道难题。把仪器送到厂家去?把专家请到淮南来?这两种方案都因会产生不小的费用而被一一否决,该队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自己干!”

    记者了解到,该队组织技术人员对陀螺测斜仪重新通电检查,对各电子电路精心测试,对各故障点零部件进行认真排查、更换、调校,最终,多组校验数据表明,仪器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这种精密仪器,找人家修人家要么保密,要么坐地起价,自己修既能省钱又能积累经验。”芮学来说。他介绍,“我们就是对着图纸一点一点探索,凭借的就是敢创新、敢摸索的精神,最终才把仪器修好,有时候没了零件,我们就上网从外省买,‘老功臣’重生后,还能担当大任。”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我们懂这个道理。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形势,企业为职工想,职工也要为企业考虑,积极响应号召,能省的钱一分都不能浪费。”宋雪翔表示。

短  评:不怕做不到,就怕没想到  
     一般来说,报废的仪器设备按程序处理掉,再申报领取新的仪器设备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勘探处物探队让报废多年的旧仪器“起死回生”,让许多有着惯性思维的人发出“这事还真没想到”的感叹。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没想到。一件事,只有先想到然后尽100%的努力去做了,那么就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如果是“没想到”,那就没有“做得到”的可能性。从某种角度,“没想到”是惰性思维的表现。惰性思维作祟,降本增效工作抓起来自然缺乏力度,缺少主动性与创造性。
    集团公司降本增效是一项系统工作,它需要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果,降本增效工作要搞到位,仅仅靠上级重视、靠指标压、靠严问责远远不够,还要靠大家主动想办法。如果把集团公司当作是一个“大齿轮”,那么各基层单位是众多与“大齿轮”紧挨着的“小齿轮”,落实降本增效工作“小齿轮”自身要有内生动力,整个系统才能运转有力。
    由此可见,工作中从不缺少办法,而是缺少想办法的主动性。只要我们主动作为,降本增效就会取得更大更实在的效果。

作者简历

王亮,现就职于《淮南矿工报》,任要闻部记者、编辑、摄影记者,200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全煤系统新闻奖,安徽经济新闻奖、淮南市新闻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