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牛福玉老人,是在3月16日他的百岁寿辰上。当时的他身着红色唐装,在众星捧月中出场。他坐着轮椅,百年的岁月在他的脸上刻满了皱纹,但他却依旧精神矍铄、头脑灵活。不多时,前来祝寿的管道局领导走到他跟前,牛福玉老人不禁热泪盈眶道:“管道局过年过节给钱花,过春节还给大家发大米、白面和豆油。我赶上了好时代,感谢管道局各位领导对我的关怀和照顾……”
  牛福玉老人一番肺腑之言,令在场的每一位来宾感同身受。是啊,近年来,管道局和局党委为建设幸福企业,陆续开展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而牛福玉老人同所有离退休的管道局职工一样,得到了来自管道局和局党委的关怀和照顾,使他的晚年幸福祥和。
  再次见到牛福玉老人,已是一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当时,他穿着深蓝色的衬衣和一件朴素的毛织外套,安详地坐在轮椅上,他的身后,整齐得摆放着大小不一的花盆,栽放于其中的兰花草茂盛繁密。他看到记者走来,热情地伸出手来,紧紧握住我的手,随后,他便焦急地指向屋里,也许是因为太激动的缘故吧,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要什么啊?”他的小儿媳高淑凡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身份证……”
  牛福玉老人接过高淑凡递过来的钱包,小心的打开,抽出了一张崭新的彩色身份证,他一边用颤抖的双手交给记者,一边高兴地说道:“我已经过了一百岁的生日了,我一百零一岁了……”
我仔细端详着牛福玉老人的身份证,他出生于1913年3月16日,记者采访过这么多人,还从未见过这么早的出生年月呢。
  “您的身体好吗?”记者寒暄道。
  “……什么?”可能是记者说话的声音太小了,牛福玉老人侧过耳朵,高淑凡见状连忙俯下身,趴在他耳边大声重复道:“问您身体好不好。”
  “好……好……”牛福玉老人笑着裂开了嘴,不一会,又突然掉起了眼泪,高淑凡一边安慰道:“好好的,哭什么呢?”一边又递上了纸巾。
  “好……好……”牛福玉老人哽咽道:“没有更好的了,管道局……好啊,过年过节给我发钱,发大米,发白面,还有豆油,还给我治病,领导们还来看我,还给我过生日……没有更好的啦……”
  牛福玉老人1947年在石油四厂参加工作,1955年调至石油五厂,1972年调至管道一公司,是一名光荣的防腐工人。他曾经奋战在铁岭至大连线、铁岭至秦皇岛线、丹东线和鲁沪线,以及盘锦双台子河(现更名为辽河)穿越现场……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牛福玉老人依旧记忆犹新。
  石油管道事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往昔,那时肥沃的黑土地下,蕴藏着比金子还珍贵的石油,“八三”的号角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会战,千万名石油管道工人,挽起裤腿、肩披毛巾,小腿陷在湿润的泥土里,就这样用手拉,用肩扛,把工具、部件、材料,一件件运到工地和现场,用最原始的方式,建起了一条条运送石油的管道大动脉。那时的管道人,扎帐篷、住草屋,四海为家,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目标,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榜样,以身为一个石油人、管道人而骄傲、自豪。虽然条件艰苦,但奋战在一线的将士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与牛福玉老人曾经的苦中作乐不同,如今,管道局经过40年的风云巨变,已再看不到当年“手拉肩扛”的场景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管道防腐补口走进了新时代,同时,自动焊技术、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自动化控制系统……一个个新型科技的孕育而生将管道建设推向高峰。如今的石油管道工人,穿着整齐的红工装,带着不同颜色标示的安全帽,住着干净明亮的宿舍楼,吃着丰富营养的食堂餐,他们熟练地驾驶着吊管车,或拿起各种精密的仪器……石油天然气管道就在他们的手中穿山跨河,构建出一条条国家能源战略通道。同时,也有部分工人,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动动鼠标、按下按钮,就可以完成之前需要几十人辛苦劳作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管道建设已告别了“傻、大、黑、粗”,应用上了精细、高端的新科技。
  谈到管道局的高速发展,牛福玉老人喜不自禁。退休以来,他一直以身为一名管道员工而自豪,并以自身的经历教育子女,嘱咐他们要好好工作、回报企业,在牛福玉老人的子孙中,有10人在管道局工作或退休,还有三人虽然不在管道局上班,却也受到了他的影响,选择了石油行业。
  高淑凡告诉记者,家里很多人都受到了牛老的影响,毕业后回到管道局工作,因为确实看到了这个企业的发展成果,也体会到了这个企业的好,管道局是个有凝聚力、吸引力的企业。家中三代管道人,都受到了管道局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关怀,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心怀感激,愿意为了管道局奉献力量,回报企业。
  提到企业的关怀,牛福玉老人更是感动的泣不成声,不住地重复着:“谢谢管道局,谢谢各位领导对我的照顾,每年的重阳、五一……都给我送这送那,都要把我捧到天上去了,哪有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企业,可以对老人这么好的,我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牛福玉老人对管道局心怀感激,每件事都如数家珍,就连一些看似平常的物品,老人都当做“宝贝”,比如每次管道局、离退处给他的慰问金,他连信封都会保管起来,舍不得扔掉。
  百岁的牛福玉老人虽然腿脚不便,但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凡是力所能及的事都要亲力亲为。天气好的时候,他还经常在楼前坐坐,和过往的邻居打招呼、聊天。平时在家的时候,老人喜欢养花和看新闻,还对《长征》一类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格外关注。在管道局营建的幸福企业中,牛福玉老人享尽天伦之乐。
  高淑凡告诉记者,牛老非常简朴,一件衬衣穿了几十年,补丁打补丁也舍不得扔掉,平时的饮食也是粗茶淡饭,从不浪费。受到牛老的影响,子孙几个都养成了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从不张扬、为人低调。
  每次牛福玉老人生病,保健中心或管道局医院都为他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但牛福玉老人从不贪心,病一好就马上让家人安排出院,一天都不多待。周边的人都劝他,反正不是自己拿钱,多住几天又何妨,牛福玉老人说道,公家的钱也是钱,不能浪费,我花谁的钱都心疼。
  但只要周边的人遇到困难,牛福玉老人第一时间就拿出自己的家当,帮别人渡过难关,这个时候,他对钱可是一点也不心疼。牛福玉老人常说,企业给了我幸福的晚年,我也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奉献企业。
  提到老人的长寿秘诀,高淑凡总结道,牛老知足常乐、心怀感恩,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事物,与世无争;每天早睡、早起,从不吸烟、饮酒,生活规律;勤劳任免,年轻时就练就了强健的身体素质,如今虽然已经年过期颐,却依然健康强壮。
  采访结束后,记者起身告别,牛福玉老人再次拉起记者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年是管道局的40周年生日,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管道局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我祝愿管道局今后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成为世界第一的企业。”

作者简介

岳雨若,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石油管道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