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参观北京园博园“北京的南水北调工程”展区时,高度评价南水北调工程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作出的积极贡献。

  自2008年9月至今,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5年中4次输水累计向北京供水14亿立方米。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的脚步,走进南水北调京石段供水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看——

现在,北京的大多居民也许并不知道,在繁华的西四环路下,有一条与环路并行的地下水道。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京石段从河北省应急调来清水14亿立方米,就是通过这条地下通道,悄无声息地输送到北京城,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中。
  北京缺水状况如何?14亿立方米的来水水质如何?京石段应急供水给北京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解首都之“渴”
下午6点,家住北京西四环的邵文下班后准时踏进家门。洗完手,她转身进入厨房,开始为一家人准备可口的晚餐。
  在邵文的记忆中,近10年来小区几乎没有停过水。打开水龙头,即刻有清洁的自来水流出。北京,作为首都,似乎从来也不会缺水。
  和邵文一样,北京居民都感到用水十分便利,然而,这表面上的用水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潜伏在偌大北京城身后的水危机。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自来水最大的水源,最大储水量是43亿立方米,现在常年储水量也就在10亿立方米左右,排除4亿立方米的死库容,能取用的不到7亿立方米。
  水利部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年平均用水量约37.4亿立方米,2012年北京市人口达到2069万,人均占有水资源只有180立方米。按照人均1000立方米为缺水和不缺水的分界线衡量,北京是严重缺水的。近年来,北京每年超采地下水将近5亿立方米。
  北京从一个历史上河网交织、湖泊湿地星罗棋布的古都,变成了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它以每年递增人口50万的速度,仍在不断地膨胀。
  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北京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供水有效补充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京石段工程自2008年9月18日起,从河北省黄壁庄、安格庄、王快以及岗南4个水库调水,作为北京历史上首个外调水水源,5年来,已将累计14亿立方米的水安全输送至北京,夏季输水高峰期占北京日供水量的1/3。在中线工程全线贯通之前,先期形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新通道,有利于优化配置水资源,抵御严重自然灾害。
  “南水北调工程引水进京后,可以使北京地下水的水环境得到修复,从而保证北京市供水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生态环境组专家王浩说。
  南水北调工程来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与北京市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后,供水范围将覆盖除延庆县以外的15个区县,为首都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优质安全和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14亿立方米的水,相当于800万北京市民一年的用水量。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将有10亿立方米的水从湖北省丹江口水库送至北京,约占北京年用水总量的1/4。届时,北京将关闭大部分水井,不仅能大大减少或避免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得到补充和涵养,而且会使地表水资源总量得到有效增加。
  此外,北京市还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输水线路连通五大水系(永定河水系、拒马河水系、温榆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泃河水系)沟通现有水利设施,为水库、城市河湖补充清水,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和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效益。既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饮水安全问题,又为北京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北京等北方地区雨量增多,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认为,即使北京降水资源量以每年1.6亿立方米的速率增加,水资源增量仍远远小于南水北调工程提供给北京的水资源量。考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未来北京水资源需求量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降水增加并不能彻底缓解北京的缺水形势,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保水质之“净”
在北京城区地下,有9000余公里的供水管线,每天将200多万立方米清洁的自来水送到居民家中。应急通水高峰时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京石段输送的河北省来水,每天有80至100万立方米,约占北京日供水量的1/3。
  据了解,目前,北京城区第三水厂、第九水厂、田村山净水厂和309水厂都在使用河北省来水。
  走进北京市第九水厂的泵房,拧开一个水龙头,清亮新鲜的自来水便流了出来,清甜甘冽。
  第九水厂是亚洲的大型地表水厂。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水处理工艺设施和水质检测仪器,是我国规模最大、水质优良、各项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大型饮用水水厂,日供水能力171万立方米,占北京市区供水能力的一半。
  “我们从源头到水龙头,建立了一整套严密、先进的水质监测体系。”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介绍说。
  在第九水厂,所有的水进入供水管网前,都要经过一线运转车间、厂级化验室、集团级水质监测中心的三级检验。光二级检验,每类水样,包括九厂进水、沉淀池出水、滤池出水……每天要进行10项检测,在线监测的仪表有上百块,一天的日常检测高达1240项次。
  这些仅仅是常规工艺,第九水厂这些年还应用了很多深度处理的“秘密武器”,比如微砂加速沉淀技术,藻类去除率可达90%以上,提高净水能力30%。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来水进京的安全,2011年,北京自来水集团还在湖北丹江口市建立了实验水厂。水厂内专门放置着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拉去的水管,这些水管有的来自北京市东三环地区,有的来自西三环地区。
  “丹江口水库的原水处理成自来水,在管中浸泡,再做实验,看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饮用水必须达到的106项指标。”梁丽说,为了确保北京居民的饮水安全,两年多来,实验水厂的人员已经做了30多套水处理方案。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还联合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向实验水厂派驻研究生和实验人员,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确保2014年通水安全。
  外地来水与本地水究竟有没有区别呢?答案是肯定的!河北省四座水库的水中硫酸根的含量较高,水源切换后,容易引起“水黄”现象。北京市采取外地水与本地水科学的配比,保证了水质。
  “经检测,丹江口水库的水硫酸根含量与河北的水也有不同。我们已经准备了有效的应对方案,北京部分地区已建成的供水管网正在进行改造,为2014年‘南水’进京做好准备。”梁丽说。
  位于南四环附近的郭公庄水厂工地上,12个4米多高的硕大水泥结构体,按6个一组,分列在厂区中央的格栅间、提升泵房东西两侧。清水池封顶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南水北调来水经过处理,在清水池中要停留6至7个小时,进行最后的水质安全检验和消毒处理后,直接进入供水管线,流入市民家中。
  南水北调工程来水将通过北京市配套工程南干渠郭公庄分水口,进入内径2.4米的输水管线,流入水厂。以南水北调工程来水为主要水源的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5亿元,将于今年年底按期完成土建施工,于2014年底前具备通水条件,建成后日供水能力达50万立方米。2020年郭公庄水厂二期建设,将使日供水能力达到75万立方米。该水厂远期规划日供水能力是100万立方米。作为南城最大的水厂,郭公庄水厂一期工程约可满足500万人的饮用水需求。
  郭公庄水厂建成后,将极大满足北京中心城区特别是城南地区的供水需求。来自第九水厂的自来水就不需再“长跑”70公里到南城服务了。
  “郭公庄水厂以丹江口水库地表水为主要水源,地表水更软,烧开后水碱也更少,口感会很好。”梁丽说。南城水碱多的现象也将在郭公庄水厂建成投产后得到缓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是丹江口水库的一类水,全长1200多公里的调水明渠也都注重水源涵养,同时明渠两侧都有铁丝网保护,尽量避免对明渠的水造成污染,南水到北京后可保持一类水或二类水标准。
美首都之“景”
9月17日,园博园笼罩在北京的蒙蒙细雨中。
小雨,为园内景色增添了别样的情致。园内茂盛的植被,经过雨水的洗染更见青翠,秋季花卉愈显娇艳,吸一口空气中弥漫的草木芳香,沁人心脾。让徜徉在园内的繁忙都市人,卸下了一丝疲惫,获得了久违的轻松。
  园博湖畔更是凉风习习,绿草茵茵。湖面开阔大气,亲水平台、栈桥、码头蜿蜒曲折,岸边局部堤坡、滩地等地景错落有致。横跨于湖面上的京广高铁线,不时有洁白的高速列车疾驰而过。高科技的时尚快捷与秀丽的自然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从英国远道而来,端卧于湖面上的充气大黄鸭,更是以它憨态可掬的独特魅力征服了人们的心,游客纷纷驻足湖边,举起相机与之合影留念。湖畔水绿交融,人走花间。
  “开园不久,就陆陆续续有水鸟飞过来,有的都叫不上名儿。”园博园的志愿者小于介绍说,晴天时白鹭会穿过高铁桥墩,落在湖岸边的沼泽地走走停停,翩翩起舞。
  园博湖位于永定河城市核心段,长4.2公里,占地246公顷,水域面积90公顷,是园博园内重要的水景观赏区。
  园博湖的水又从何而来呢?据了解,除了每天15万立方米的再生水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后输送到这里外,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京石段唯一的调蓄水库——大宁调蓄水库,也间接向湖内补充水源。
  园博湖上接莲石湖,下接晓月湖,是贯通门头沟区门城湖、石景山区莲石湖、丰台区晓月湖和宛平湖的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四湖一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大宁调蓄水库向‘四湖一线’补水320多万立方米。今年又继续补水400多万立方米,为保证北京优美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大宁调蓄水库负责人周文君说。
  大宁调蓄水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杜家坎至赵辛店路段东侧,调节容量3753万立方米,相当于18个昆明湖,原为永定河滞洪水库。为提高北京市南水北调来水的调蓄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北京市对大宁水库进行改造,在承担原有防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南水北调调蓄水库的功能。
  大宁调蓄水库利用调水资源,根据来水流量和北京市的需水情况进行调蓄。在京石段供水充足时,水库将多余水量储存起来;在水源来水不足时,通过大宁调压池——京石段第一个分水枢纽,将水库的水补充到南水北调总干渠中,保证北京的用水量,并解决南水北调主体工程检修和断水期间的城市供水安全。大宁水库的蓄水量,可保障北京城区安全供水15至20天。水库常年蓄水,还将改善永定河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为恢复永定河沿线的生态系统,建设滨河生态休闲旅游带创造了条件。
  站在水库边放眼望去,水面一望无垠,微风吹皱了一库清水,泛起阵阵涟漪。不远处,几只野鸭正在悠闲地游弋戏水。
  “今年8月17日至9月10日,大宁水库进行蓄水,通过京石段的入库总量约为1140万立方米。”周文君说。大宁调蓄水库于2011年7月26日第一次开始蓄水。由于近年来北京持续干旱,水库蓄水前95%是干枯的。现在,水库水位已达到52.8米,等明年中线工程通水后,可提高到56.4米至58.5米。
  周文君说,水库蓄水能有效涵养地下水源。水通过渗透能有效补充地下水,抬高原本超采的地下水位。另外,水库周边还增加了780亩的树林,风沙带变成了绿化带,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这几年蓄水后,经常有水鸟来到水库边。去年水库中还有天鹅‘光临’呢。”周文君兴奋地告诉记者。

园博湖

北京调水中心实验人员在做水质监测

北京市第九水厂内经过活性炭深度处理后的水

北京市园博湖畔生态小湿地

作者简介

宋滢,新闻学硕士,2009年于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毕业后一直供职于《中国南水北调》报编辑部,担任记者、编辑,报道领域涉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文化建设专业领域,多次获得业务奖励和国家级新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策划、采写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重要节点、工程社会效益发挥等报道,策划系列报道和专题多项,在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水利报等社会主流媒体刊发多篇,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