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在传统文化的大野

  (文章发表于2003年)
  魏魏嵩山,千古中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五岳”的传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五岳之中,中岳嵩山又独具风采,具有其特别的地位和意义。
  清乾隆皇帝游嵩山时留下的对联:“嵩山最高泰华衡恒群仙拱手、王正至善贤富智愚莫不归心。”权威而生动地描述了中岳嵩山在五岳及群山中的地位和影响。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中岳庙作为中国道教最大的进行典仪、祭祀、道教文化传播的宫、观之一,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004年深秋的一天,记者如约和一群教友来到道教名山嵩山中岳庙,专程拜访道教名士黄至杰道长。
  入得庙门,但见宫阙金碧辉煌、神道宁静而肃穆,两旁苍松古柏,真有如临仙境,令人神清气爽之感。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弥漫着古老的气息,传递着远古的信号。
  初识黄道长,只见头顶束发,身着道袍,脚履布靴,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俨然一派仙风道骨。面对前来求学的教友,黄道长推心置腹地谈起自己钻研教义的心得,谈起行道的体会,谈起以道宏道的切身感悟。这时,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个道行深透、学识渊博的学者。谈笑间,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名道士潜心修行、终身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人生历程,体会到一位宗教人士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
 

了却夙愿    刻苦钻研

  道教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而产生的自己的宗教。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道教有它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地位。道教文化在中原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已过天命之年的黄至杰道长来说,儿时最深的记忆莫过于经常奔走庙宇、虔诚信教的父母了。1953年11月的一天,正是深秋时节,黄至杰出生在河南省禹州市贺庙村的一个道教世家。由于幼时体弱多病,家人为让这枝独苗茁壮成长,赴庙祈求平安,磕头许愿就成了长辈们的“必修功课”。他这样回忆自己的过去:“小时候经常坐在田间地头或父母的身边,听大人们聊家里家外发生的事。谁家受到别人的帮助了,哪家乐善好施有好报了……从中感受到以‘德’为本是老百姓最朴实的情怀。那时候就想,我要是学会了‘道’,能给他们排解忧难就好了。”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文革”后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人心混乱,而黄至杰这时又因家庭困难被迫辍了学。紧张、繁重的务农务工生活并未使他放弃最初的志向,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修道行善之念更时时地缠绕在心头。                      
  当岁月迈进1983年时,黄至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一年,历经磨练的他,来到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庙出家,成为了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弟子。
  中国的道教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中岳庙属于丘祖(即丘处机,号长春)“龙门派”。按《道德经》注排名百代,黄至杰是第二十一代弟子,法号中的‘至’字即来自“至理宗诚信”,所拜的度师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弟子姚明喜。
  入庙前,在黄至杰印象中的“修道”更多的是磕头烧香之类的各种仪式,虽然很早就隐约地感觉到学道和行道绝不止这些,但苦于环境所限,无缘领会高深的道教经典。进入道门之后,才发现道教实际上是一门哲理性、思辩性、学术性很强的一种教派,其中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他先后学习了道教的早晚功课精编,太上早坛功课精编以及太上晚坛功课精编,由浅入深,逐步对道教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1984年6月的一天,刚刚迎来初夏的北京,天空中洒下潇潇细雨,路旁的树木清新滴翠。入道刚一年的黄至杰到北京参加了由中国道教协会开办的第二期道教知识专修班的学习。在此期间,除了学习道教史、教理、教义及宗教政策方面的知识外,还聆听了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贵应和年中剑教授的讲课。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倾听学者们的讲授,黄至杰感到获益匪浅,不仅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道教知识,还进一步对‘道’文化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在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后,由于成绩优秀,又肯于钻研,上级便把这位年轻有为的青年人留在了白云观继续深造。在学习之余,还让他负责观中书信往来,接待来宾及向来参观的领导讲解白云观的历史与文化等日常事务,从而锻炼了黄至杰多方面的能力,拓宽了多方面的知识结构。
  1985年的秋天,正是北京人到香山赏红叶的时节,而黄至杰却无暇关注那枫叶遍山的美景,他接到了出席河南省道协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通知。在一个和风习习,阳光明媚的中午,黄至杰坐上了返途的列车,出席了河南省道教协会第一次全体代表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黄至杰被选为河南省道协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开始参与主持河南省道协的日常工作。
  1989年冬,黄至杰参加了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颧开办的“全真戒坛”,并荣幸地接受了方丈大师的各项授戒仪式。在对各项知识的考核中,黄至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考生中获得了“第七名戒子”的好成绩。1993年春,他作为河南代表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五次全体代表会议,,并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同年夏天,黄至杰又参加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开办的第一期“道家与道教文化讲习班”学习。1994年春,黄至杰当选为郑州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同年又当选为河南省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和登封市第五届政协委员。1995年秋,郑州市道教界举行第一次全体代表会议,他当选为郑州市道协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郑州市道教协会日常工作。
  自1987年10月被选为河南省道教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至今,虽身负重任,兼任要职,但从未放松过道教文化的学习与研究。1993年夏天,他又参加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和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开办的第一期“道家与道教文化讲习班” 的学习。即使在当选郑州市人大代表、登封市政协委员的职务后,仍然于1996年10月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第十二期“中青年爱国宗教教职人员读书班”进行深造。
  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黄至杰对道教理论和教义日益精通,对道教精华和优良传统的理解日益深透。作为新一代的道教传人,如何使中国的传统道教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溢发出耀眼的光彩,更好地弘扬道教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为社会民众服务。这成了黄至杰传道、弘道最高境界和孜孜不倦地追求。

 

  秉承道业    推陈出新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黄至杰作为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中岳庙的主持,几十年严守教律,坚持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以修道、行道、传道为终身追求。
  黄至杰介绍说,河南省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道德经》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和其他经典中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对社会产生着积极影响。如道教的爱国爱教、慈悲济世、行善劝善、学俭抑奢、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很多闪烁着辨证唯物思想的教义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应不悖,需要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同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也要与时俱进,宗教不与日时俱进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因此,道教要摒弃旧的观念,在突出道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借鉴当代社会先进文化成果,积极主动地吸收其它文化的精华,用现代的科技和文化丰富自己,使道教随着时代的脉搏跳动,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保持一致,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但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推陈出新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深厚扎实的道学素养,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快捷敏锐的分析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社会、时代的需要和道教文化的发展上寻找到结合点,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黄至杰在主持河南省道教协会工作的十几年间,把传道、弘道融入社会、时代的主流,在保持道协工作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同时,紧紧地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来开展道教活动。1995年8月14日——16日,河南省道教协会与郑州市道教协会、中岳庙道教管理委员会合作,在中岳庙共同举办了为期3天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大法会,盛况空前。这是解放以来,河南省第一次举办的大型道教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显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追求。
  1997年7月1日年香港回归,这是全中国人民、全中华民族洗雪耻辱, 扬眉吐气的大事,1997年7月1日—3日,黄至杰会同有关方面在中岳庙举办了三天的“喜迎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万人大型道场活动。周围十几个市、县的群众闻讯而至,各项活动开展得紧张有序、热烈红火,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来,黄至杰挖掘道教传统仪式里的道教音乐,组建了中岳庙道教经乐团。中国道教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时期,中国著名的民间二胡演奏家阿炳很早就在道教音乐班里学习器乐知识,从小受道教音乐的影响和熏陶,经过长期的道教音乐的磨历,使阿炳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成为了中国二胡演奏史上的一代宗师。
  为了挖掘和继承道教经乐传统,黄至杰积极组织和筹办了道教经乐团,一年来,经乐团不仅为各种道场、法会配乐演奏。还多次应邀参加了其它社会公益演奏活动。展示了道教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对传统的道教教义和教规作出符合社会要求与进步的阐释,是今天中国道教教职人员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中国道教界颇有影响的人物,黄至杰深知道教文化的弘扬和研究离不开宫观和道众,而宫观的形象和道众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道教优秀文化的研究与弘扬。可以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黄至杰对记者说:“对道教经典的挖掘、抢救、整改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
  黄至杰不仅自己刻苦学习道教知识,还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组织道徒们学习宗教法规、文物道教知识,以提高道人整体素质和宫观管理水平。自省道教协会成立到1994年7月,向中国道教学院共推荐18名乾、坤道学员,1995年8月,省道教协会又推荐33名全真教道人赴四川青城山授戒,推荐4名正一派道人赴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授戒。同时1993年11月15日至1994年11月5日,由黄至杰倡导,省道教协会举办了两期以乾道为主经韵培训斑。
  1992年——1993年,由他牵头,成功地复制了倍受全国金石学家推崇的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并拍摄了《嵩山名胜中岳庙》专题片,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河南省电视台同时播放,既提高了中岳庙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又吸引了大批的中外人士来参观、游览。与此同时,文笔亦十分出众的黄至杰,为抢救道教的传统文化,记录道教发展历程,经他撰写的匾额叙文和重修中岳庙碑文有数十通,著名的有《中岳庙十年整修记》、《峻极殿翻修记》、复制《嵩高灵庙碑叙》、《三官庙整修碑文记》等。
 

弘扬道统     服务社会

  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的文化早已深深地根植中国社会之中,根植于中国广大民众之中,根植在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中。她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人格理想、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乃至民俗风情等等,都有深刻的影响。被奉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的《道德经》,从朴素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以辨证的方法对宇宙、世界、治国、用兵、修身、处世等都作了阐释。古今往来,不知多少先贤大家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作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道德经》中还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之语,处处显现着相对论和辨证法的思想。《道德经》洋洋五千言,集中阐述了“道”与“德”两个字和两个字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黄至杰经常告诫道教教职人员说:“道教的教义教规不仅要会念、会讲、会传,而且要会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宗教生活中去。”
   “德臻人间、福臻家国”。爱国爱教、弘扬道统、服务社会是我国道教界的优良传统,也是黄至杰一直长期重视的工作。多年来,黄至杰在道协工作中,积极引导各开放宫观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办工艺店、服务部等,为香客、游客服务,多层面地、多方位地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在以庙养庙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造福社会。
  2004年春节的正月十五(道教的上元节),黄至杰在中岳庙主持举办了一场“万人共祭中华主神黄帝”的大典活动。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来自郑州、洛阳、汝州、禹州、等十几个县市的群众络绎不绝,连续三天时间,每天都有上万群众前来参观。
  2004年10月17日在河南省举办的“世界传统武术节”开幕式上,黄至杰组织中岳庙参加表演的“迎宾道场”、“道人八卦阵”、“道教音乐表演”等节目古朴凝重、庄严肃穆,不仅为整个武术节展示了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同时使到场的观众感受到来自传统的、宗教的一种强烈震撼力,受到了来自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赞扬,为“世界传统武术节”的的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向社会展示宣传了道教文化,提高了中岳庙的知名度,增加了中岳庙的游客流动量。同时,宣传了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了信教群众走正统的信教之路,增强了信教群众爱国守法的自觉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世界文化的交流,道教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河南省道协的会长,黄至杰充分发挥河南省是中国道教发祥地的优势,特别是道祖老子诞生地鹿邑成为世界道徒的朝圣之地,河南省道协按照“友好、合作、和平”的宗旨,积极发展与各国和地区道教界的交流和沟通。几年来,共接待了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道教界友好人士的来访。参加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等多个团体参与举办的专场道教音乐汇演。接待了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组织的朝拜道祖的访问团。通过这些交往活动,扩大了与海内外道教界的交流与了解,加深了两岸三地人民法缘、血缘、亲缘关系,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黄至杰正致力于挖掘中岳庙的传统价值和潜力,他介绍说,中岳庙有三大优势或叫三大特色,一是中岳庙在全国道教宫观中,建筑规模最大(11万平方米),而且是皇宫式(官式)建筑,这在全国各庙宇宫观中是独一无二的;二是中岳庙的古柏树栽植年代最早、保存最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栽种并保留至今;三是中岳庙的造象艺术、建筑艺术具在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中岳庙的配偶造象(形象)更是全国独有。挖掘和发挥中岳庙三大优势,同时恢复中岳庙“深山藏故”、“翠柏掩映”、“飞甍映日”、“杰阁联云”的历史胜境,那么,就可以把把中岳庙建成庄严的宗教活动场所,优秀的道家园林庙宇,文明的旅游景点,以满足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宗教需求。
 
 

背景资料:

 
   黄至杰,俗姓黄,至杰为其法号。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贺庙村的一个道教世家。1983年因信仰道教出家于河南省登封市中岳庙,为全真龙门派。自1987年至今,历任河南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岳庙道教管理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岳庙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2004年5月任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至今。同时还于2003年1月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常委会委员,同年10月兼任世界华人联谊会理事之职。因勤学习、善理事、懂专业、会管理,被誉为现代嵩山道教才子。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3公里的嵩山东麓的黄盖峰下。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宏大的道教庙宇、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自创建至今,已经度过了两千多个寒暑。期间,既有香烟缭绕、钟鼓齐鸣的鼎盛时期、又有风雨侵袭的劫难岁月。目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今日的中岳庙,经过逐年修缮,更加雄伟壮观,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