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教育是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毕节行署副专员 顾久

  继去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各个系统,各个领域都将影响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提了出来。今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三农”问题提上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日前,记者走访了在京参加会议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地区行署副专员顾久同志。顾久从毕节试验区的实践出发,就中国西部教育、农村教育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记者(以下简称记): 顾专员,作为一个人民代表,你认为今年的两会有什么特点,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顾久(以下简称顾): 今年的两会,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去年经历了国内外严峻考验后召开的。其意义和作用非同寻常,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就是:新时期、新班子、新理念、新作风、新业绩,可以说“新意盎然”。总结去年工作,可谓:亲民、务实、凯旋曲;展望今年工作,可谓:发展、协调、奋进歌。
如果用一幅对联来表达,就是:亲民务实凯旋曲;发展协调奋进歌;横批是:新意盎然。
  记:  顾专员,我们知道,贵州毕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任职期间倡导建立的一个以“开发夫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这三大主题对于毕节地区的教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顾久: 应该说,三大主题对毕节的影响是历史的、全面的、深刻的,当然对毕节的教育也不例外。记得锦涛书记在1988年试验区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用较大篇幅谈到人才、人力的培养、教育,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等,其对毕节乃至整个西部教育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这个意义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首先是表达出一种关心人、爱护人的强烈的人文情怀;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是贯彻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四是艰苦奋斗的办学作风;五是增强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办学的意识和能力;六是以重视人才为中心的社会大教育的观念;七是大胆实践的理论创新精神。这七个方面都各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记: 你所提出的农村教育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顾: 锦涛同志曾经说过,试验区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毕节还有300万人没有脱贫,还吃不饱,穿不暖这个实际,只要从这个实际出发,能使他们摆脱贫困的一切问题都可以思考,一切方法都可以试验,什么束缚都可以打破。这就是强烈的人文主义,关心人,关爱人。从这个基点出发,毕节的教育工作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概念。而首先应考虑几百万农村子弟的出路,以及现有劳动力的素质、能力怎么得到提升。于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就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目标盯在700万(毕节地区总人口数)劳动力以后怎么完全、顺利地就业,以及已经就业(包括公务员)的人员怎么提高素质。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这区别于“国本”(从国家利益出发)和“官本”(以长官意志为转移)。
毕节地区有一个百万人口的威宁县,一年高中毕业生有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但出来报考大学的只有489人,考上线的仅53人。这就出来两个数字,一个是考上大中专学校的53人;一个是留在当地,直接在家务农或出来就业的19947人。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鼓励学生从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也就是53个学生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一套完整的标准,集中了社会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和精力。而那19947个学生(还不包括未上学的同龄青年),却不知道拿什么来奉献给社会,拿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农村教育的改革,一方面按照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农村的具体实际,从教育的目标、内容、管理、师资、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形成一套为多数人谋生存、求发展的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技术培训的教育体系和标准。试想,现在毕节700万人口是多了,但如果是700万人才,那就嫌少了。
  记: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的工作重点,对此,你有何见解?
  顾:毕节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老少边穷地区,三农问题自然更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一个分管教育的政府官员从教育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增加农民的收入,从现实和长远的观点来看,农民的教育问题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现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青壮年,他们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农业向其它行业转岗的过程中,急需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其次是农村广大在校或不在校的适龄学童(即潜在的农民)的教育。这两个方面的教育,都直接影响到现在和将来农民的生存、发展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教育,都要靠改革农村教育来实现。
  记: 在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方面,你们有什么具体的打算?
  顾: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中央扶贫办毕节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帮助下,准备做三件事。
第一位的大事是在前几年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毕节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毕节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适应实际的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教育标准、体系。这也是试验区的试验内容之一,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国西部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模式。
第二是做好成人培训,提升成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一个时期以来,毕节农校生源严重不足,大量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需要学习培训却又没有条件和渠道。我们通过各有关部门协调,成立统一机构,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在于提高青年农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三是结合毕节情况,作一些大胆尝试,把幼儿、小学、初中教育让给社会,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私人办学。协调处理好小学、中学、大学这几块资源的配置。
总之,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只有一切从西部农村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正象当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观念,只要从有利于巩固农业这个基础,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个人生存和发展这个实际出发,就可以突破束缚,大胆实践,大胆探索,走出一条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