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及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建造

        
     本次研讨会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钢感慨道:“今天的阵势让我想到恩格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新闻工作者的最大荣幸在于目睹历史的形成。今天,我们的荣幸不仅是目睹了发言人制度形成的历史,也在目睹我们民族史上没有呈现过的社会发展进程。”  
      研讨会上,当毛群安提出”政府公信力的建造“的观点后,高钢特别感概的说道:”刚才我觉得毛群安老师谈的这个问题,政府公信力的建造,实际上我们国家文明建成非常重大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毛群安老师,您给我们在这儿上了一个课,包括我们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我们要建立这种职业公信力,包括我们作为教师的人,像毛群安老师报道,我回到学校也十年了,到现在为止我的所有本科生的特考,没有让我研究生代过一次考,所有的作业没让我的研究生代看过一张,所有的每一张的本科生作业,我坚持直接批,真的不是为了别的。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相信,这个世界是有原则的,而有些人还能够矢志不渝的坚守这些原则,我觉得这个对于孩子的人生信念的确立,包括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这种走向,恐怕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感谢毛群安老师。“

        作为常期赴国外交流学习的学者,高钢就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建造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相关文字资料整理):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及能量交换。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和经营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把历史上不同媒体形态的独立演进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在如今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下,我个人认为媒体信息之间有存在有以下几点关系:首先是多媒体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能量互补;信息的采集、合成和播发呈现出技术融合的趋向,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已经日益和谐地集成于一个传播平台,并且用全新的方式融合成新的业务形式。当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个传播平台之上的时候,信息间的能量互补使媒体信息传播效率在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随之加强。 其次,就各类媒体之间的信息能量交换来看,受众对不同种类的媒体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报刊、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可能同时被一个人同时使用,个体受众往往处在与多元媒体的相互依存关系之中。
        再者,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也存在信息能量交互;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共创信息与共享信息的平台。信息的传播者正在从制作信息到聚合信息,从发布信息到经营信息,从输出本体信息传播能量到整合网络信息能量。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 最后一点是外部产业对传媒业的能量支持;信息的生产线已由传统媒体延伸到其他相关行业,如电信业、IT业。信息生产不再是传媒业的封闭作业过程,而成为技术行业提供基础平台的全社会各个行业参与的生产过程。
       当然,这其中存在对媒体融合本质的辨识,媒介融合是一个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突破现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制作的总量在不断增长,信息传播的手段在不断丰富,信息传播的效果在不断优化,信息使用的效率在不断提高。 
        那么,互联网信息传播对中国社会变革有哪些推动?公民信息权利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社会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这种信息权利不仅是公民拥有的于自身生存环境相关的所有信息的知情权,还应该包括以信息传播手段实现的公共表达、公共监督、公共参与和公共协商等等方面的信息权利。主要表现在第一,公众知情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为各种信息的社会传播与全民通达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第二,公众表达空间不断拓展
         公共表达不仅关系到维护人类的基本权利与尊严,而且也是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形式,是人类智慧创造得以实现的基础。 
        今天,中国网民正在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特别是互联网这种传播自由度最高的信息平台,不断开辟自身的话语空间。第三,公众监督权利不断加强,由于传媒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公众的监督范围在不断扩大,监督的途径在不断拓展,监督的效力在不断加强。全领域、全天候、全进程的公众监督已经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呈现端倪。第四,公众参与机会不断增多,在社会文明进程的意义上讲到“公众参与”的概念,是指公民依照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则,参与所在生存环境中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第五,公众协商机制不断完善;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日中国,已经被多元价值体系、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政治信仰,多元经济结构,多元利益关系所覆盖,所支撑、所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