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个月的坚守
——记四公司哈中二期十号站机组长刘井良

     提起刘井良,可能有不少人还记得他。2011年,在管道四公司承建的哈中二期二阶段11号泵站项目中,作为土建班组长的刘井良和他的“培训站”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如今,在管道四公司承建的哈中二期10号站项目中,荣升为机组长,10号站土建机组的7个班组长,有5个毕业于他的“培训站”。
     2012年6月12日,刘井良作为10号站前期筹备人员之一抵达哈国。由于营地建设材料迟迟不能到货,他便在乌恰拉尔干起了物资调运的活儿。虽说物资调运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可他毕竟不是为了调运物资来的。按照原定施工计划,土建机组要在冬季预制期间完成120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眼看就到11月了,营地建设材料还没到全,这可急坏了刘井良。
     好在10月底营地建设材料陆续就位了。12月初,预制保温棚建设完毕。12月26日,混凝土冬季预制工作开始了,刘井良却眉头紧锁。冬季混凝土的浇筑任务量安排得很饱满,受保温预制棚限制只能人工浇筑混凝土,可土建机组一共才有20个人到了现场,还要抽出6个人进行钢筋预制。也就是说,浇筑混凝土只有14个人。人员有限,大家只能上午支模板下午填装混凝土。
     随着人员陆续到位,预制速度大大加快了。从正式开工到3月底,他们完成浇筑1300立方米,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在钢筋预制方面,截至目前,300吨钢筋料已经用去230吨,现场所需大型钢筋料预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虽然自称文化水平不高,可刘井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第一是说到做到,第二要为员工争利益。”土建机组的员工填完混凝土之后不是歇着,而是主动去绑钢筋,下班之前还要把预制棚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工作中还会互相提醒注意安全。二哥要求土建机组的人要个个做全才,土建的活儿必须全会。“靠呼来喝去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人心换人心才能把大家的热情带动起来。平时递上一支烟或者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谈心,看似不起眼儿,其实都是在增进感情。”
     刘井良参加了管道四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5个项目,累计在哈工作超过了50个月。这期间,他经历了很多。
     2008年哈中二期原油管道项目建设期间,刘井良的女儿病危入院。想起女儿,他的眼里泛着泪光。“她是3月27日住的院。”他清楚地记得女儿住院的日期,“我在医院陪伴了她3个半月……最终还是没能救过来……”回到项目3号营地后,他经常在没人的时候绕着营地围栏转圈,一边转一边流泪……
10号站现场地表40厘米——有的地方甚至5厘米以下就是坚硬的岩石,基坑和管沟开挖十分困难。可是刘井良不怕,有项目领导和全体土建机组员工的大力支持,他下定决心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作者简介

赵琦,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平面设计专业。现就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第四工程分公司,《石油管道报》记者。
2004年参加工作以后进入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新闻中心,负责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工作,后担任《石油管道报》周末版编辑。2011年调入管道四公司成为驻站记者,长期在管道施工一线进行采访。
2014年8月在《中国石油报》、《石油管道报》发表的文章《国脉线上的婚礼》,在管道局乃至石油系统内引起强烈反响。其后续报道《一线婚礼变奏曲》及《你在左,许我一世柔情;我在右,爱你无怨无悔》也受到读者高度关注。
曾获2007年度中国石油电视新闻奖新闻专题类二等奖;第五届中国石油职工艺术节电视艺术大赛文艺类三等奖;2008年度中国石油电视新闻奖新闻消息类一等奖;2008年度石油管道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三等奖;2009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二等奖。